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促进教风建设,不断提升我院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准确定位和深度发展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优势,拓展教学视野,激发创新热情,更好地发挥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组织各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与人员
本学院全体任课教师,此外,活动将邀请校级督导参与指导。
二、活动方式
集体备课活动以学院教研室为单位, 由各教研室主任召集,按照OBE教育教学理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智慧课程、一流课程、 一师一精品)、教材建设(一流教材、数字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师教学发展(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大赛)等主题,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交流活动。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原则,由教研室主任收集教师具体问题并提前发布问题清单,围绕问题清单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研讨,随后进行全员全课程说课活动。
三、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
1.问题收集。教研室主任提前向本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发放问题征集表,收集教师在课程教学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并于活动前发布给全体参与教师。
2.材料准备。任课教师针对自身负责课程,按照课程建设要求,提前准备教学PPT、教案、习题、考试试题、课程思政案例等材料的初稿,发送至教研室主任处汇总。教研室主任将汇总的材料集体备课前分享给教研室成员,供大家提前熟悉并思考改进建议。
(二)集体研讨。
1.分组讨论。按照课程类型或问题类别将本教研室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前期收集的问题清单,每组围绕若干个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2.达成共识。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评议,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针对每个问题的有效建设意见和完善方案。此阶段可邀请校级督导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形成有效的建设意见,确定更好的完善方案。
(三)持续改进。
教研室主任在集体研讨结束后梳理汇总所有意见和建议,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各位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根据反馈意见完成各自负责课程的教学材料修改完善,持续优化培养方案。
(四)执行跟踪。
各教研室每次完成集体备课后针对需要改进的问题制定执行跟踪计划,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限,由教研室主任定期督办。
四、活动要求
(一)暑期各教研室需至少开展 1 次集体备课活动。
(二)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需要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见附件),开学后以教研室为单位将电子版汇总至学院存档备案。
(三)鼓励任课教师跨专业参加其他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活动,就共性教学主题参与交流,或与其他高校同类课程进行跨校交流并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四)集体备课后进行全课程说课活动,具体要求及安排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说课活动实施方案》。
学院将搭建线上“共享资源库”,分类存储各教研室优秀资源,同时将集体备课参与度、成果质量纳入教师考核,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并推广,将成熟成果纳入相关课程申报支撑材料。
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想,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考核要求,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不断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总结教学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2025 年 7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