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之光”宣讲团第六次宣讲活动开始啦!
“心路之光”宣讲团,像一个精准的指南针,以深入浅出的宣讲,为在网络繁杂信息中迷茫徘徊的大众校准方向,拨开认知迷雾。他们引领大众穿越网络丛林,识别陷阱与歧途,让人们在网络的复杂环境里保持清醒,笃定前行,心不迷航,向着清朗的网络空间大步迈进。今天,就让我们和“心路之光”宣讲团一起开启“网络冲浪,‘心’不迷航”之旅。
4月9日,心路之光宣讲团开启新学期第六次宣讲活动。宣讲团本次的宣讲主题是网络冲浪,“心”不迷航。宣讲团从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讲解,分别是网络心理初览,常见心理困境,实用应对策略和构建健康生态。
首先,宣讲团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网络心理初览。在数字化浪潮下,网络与心理相互交织,形成复杂关系。网络如同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人们的心理活动在其中呈现出独特模式。从心理学视角看,网络改变了信息接收、人际交往与自我表达途径。在社交平台,人们依据心理需求进行印象管理,塑造虚拟形象;网络游戏利用心理动机设置机制,影响玩家行为决策。但网络的匿名性、信息过载等特性,也易诱发焦虑、成瘾等心理问题。了解网络心理,能助我们洞察网络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剖析潜在风险,从而在网络冲浪时保持理性,维护心理健康。

然后,宣讲团介绍了常见心理困境。网络成瘾宛如隐匿在虚拟世界的“心理黑洞”,不断吞噬成瘾者的时间与精力。长时间沉迷网络,现实社交被搁置,大脑对网络刺激产生依赖,一旦脱离便陷入焦虑不安。虚拟成就带来的短暂满足,对比现实生活的平淡,加剧内心落差,致使抑郁情绪滋生。网络暴力则像一把“无形利刃”,在匿名掩护下肆意伤害他人。受害者遭受铺天盖地的恶意攻击,心理防线逐渐崩塌。焦虑如影随形,时刻担忧新的伤害;抑郁情绪蔓延,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的深渊。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亟待社会高度重视。
之后,宣讲团又介绍了实用应对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时间管理是应对网络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制定严格上网时间表并执行,能重塑大脑对网络使用的行为模式,削弱成瘾倾向。比如,限定每天上网时长,按计划分配给不同网络活动,形成规律,强化自我控制能力。而且情绪调节同样关键。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当面对网络负面信息引发焦虑、抑郁情绪时,先识别非理性思维,如过度解读网络评论。接着,通过理性分析,替换为积极合理想法,改变情绪体验。还可借助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让心灵在网络冲浪时保持平稳。

最后,宣讲团介绍了构建健康生态。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从心理学角度,可从多方面营造积极网络环境、维护心理健康。依据社会学习理论,大学生应以身作则,在网络积极分享学术成果、志愿服务经历等正能量内容,为他人树立榜样,引导良性网络行为。运用群体动力学原理,在校园网络社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增强群体心理支持,提升成员心理免疫力。从认知行为疗法出发,面对不良网络信息,大学生要发挥理性思辨能力,不盲目跟风传播,同时积极向平台举报,纠正不良网络生态。通过这些行动,携手营造健康网络空间,护航心灵在网络中平稳前行。

网络宛如一片广袤无垠、变幻莫测的海洋,看似风平浪静时,可能暗藏汹涌的暗流,随时让心灵的航船偏离方向。但当我们了解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识别不良信息、管理网络使用时间与情绪的方法后,便如同为航船配备了坚固的船锚与精准的罗盘。希望大家带着这些知识法宝,在网络海洋中破浪前行。冲浪时,多一分审慎,少一分冲动;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愿每一位大学生网民都能心向阳光,在网络世界里汲取养分,不被迷雾蒙蔽双眼,稳稳驶向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数字彼岸,让网络真正成为助力生活的得力风帆。

“心路之光”宣讲团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大家庭。在信息如汹涌波涛般袭来的网络世界里,人们常常迷失方向,陷入不良信息的漩涡。而宣讲团凭借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与热忱的态度,穿透信息迷雾,为网民指引正确航向。他们帮助大家辨明网络陷阱,避开负面信息暗礁,让一颗颗在网络中漂泊的心,稳稳驶向健康、积极的彼岸,在网络冲浪时始终心有定所,不被暗流卷走。
快来加入我们吧,让我们一起点亮心路之光,一同感受心路之光散发出的温暖与强大力量!
撰稿:隋志娟
审核编辑:韩硕琪
初审:李林如 李绚
复审:姜麒麟
终审: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