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 080911TK 学科门类:工学
一、培养目标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面向国家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需求,以“独立自主、安全可控、服务信息化”的中国特色网络安全观为引领,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组织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系统地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安全领域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安全意识,具备从事网络安全的项目开发、设计、研究、测试、管理与运维等工程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技术进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数字经济的发展。毕业五年后,能达到中级网络安全工程师水平。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行为与社会和法律规范一致,能正确运用网络空间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2.[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及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科学探究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能力]:具有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具有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和响应能力,具有较强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4.[科研能力]:能紧跟网络空间安全的前沿发展领域,具有发现问题、查阅文献和总结归纳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组织实施和科研表达能力;
5.[终身发展]: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能通过经验、合作、学习和实践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二、毕业要求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和能力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工程所需的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具有密码学、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网络空间安全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等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流程,并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安全技术工具,实现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熟悉网络空间攻防对抗的流程,并能够利用合适工具和技术开展网络空间攻防对抗。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了解国家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就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能在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践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持续提高、适应社会和网络安全行业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三、开设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注:“H”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高、“M”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中等、“L”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低,标注“▲”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最高。
四、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密码学、信息安全基础、网络编程技术、Linux应用与实践、数据库原理与安全、网络安全对抗等。
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性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实践课(包括面向对象综合课程设计、数据结构综合课程设计、应用密码学综合课程设计、网络编程技术综合课程设计、网络安全对抗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性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和专业研习)、自主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第二课堂实践课程等。
(三)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五、修读需求
(一)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学分数并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准予毕业。
六、教学计划进程安排

七、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学分互认办法
参照学校团委下发的《关于印发“齐鲁师范学院基于 OBE 理念下的“第二课堂” 活动课程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齐鲁师院字〔2023〕30 号),制定第二课堂实施方案和学分互认置换办法。
八、学业考核与毕业条件
(一)学业考试
理论课、实验课、实验实训和集中实践类课程、毕业设计及其他教学环节按照不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形式进行考核。提倡进行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加强过程性考核,充分体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测评。
(二)毕业条件
学生毕业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必修课程最终成绩全部合格;
2.达到规定学分要求;
3.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并经教学委员会审核通过。
九、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达成度评价机制)
参照《齐鲁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制定各学院个性化的达成度评价机制。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内容。
课程思政要素表


课程与课程思政要素的关矩阵

专业核心课程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矩阵
